古台北湖~千年沉埋巨木
台北湖內海是台北盆地的前身,台北盆地形成在3000萬~500萬年前,臺灣西半部大部份區域,還只是歐亞陸板塊東南邊緣的一小部分,屬濱海到淺海環境,不斷地累積由鄰近歐亞板塊河川所帶來的沉積物,成就出臺北最古老的沉積岩地層。到了大約500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開始碰撞歐亞大陸板塊,引發造山運動且不斷持續著。
直到約200萬年前,造山運動達到高峰期,將現在的臺灣島推出海平面,但那時候的臺北地區還只是一片丘陵,古淡水河自東南流向西方,經泰山由林口附近出海,在河口形成林口沖積扇。此時由於造山運動的推擠,不但讓山脈隆起,也造成斷層帶的產生。大約在8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開始爆發,形成較高的火山地形;地形的變動使古淡水河因此轉而偏北,流入臺灣海峽;由於河川的轉向,林口沖積扇便停止發展。
台北湖內海是台北盆地的前身,台北盆地形成在3000萬~500萬年前,臺灣西半部大部份區域,還只是歐亞陸板塊東南邊緣的一小部分,屬濱海到淺海環境,不斷地累積由鄰近歐亞板塊河川所帶來的沉積物,成就出臺北最古老的沉積岩地層。到了大約500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開始碰撞歐亞大陸板塊,引發造山運動且不斷持續著。
直到約200萬年前,造山運動達到高峰期,將現在的臺灣島推出海平面,但那時候的臺北地區還只是一片丘陵,古淡水河自東南流向西方,經泰山由林口附近出海,在河口形成林口沖積扇。此時由於造山運動的推擠,不但讓山脈隆起,也造成斷層帶的產生。大約在8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開始爆發,形成較高的火山地形;地形的變動使古淡水河因此轉而偏北,流入臺灣海峽;由於河川的轉向,林口沖積扇便停止發展。
大屯山火山群的活動持續進行著,臺北地區也一直維持著丘陵的地形,直到大約40萬年前,位於林口與臺北之間的山腳斷層陷落,使林口抬升為臺地,而臺北則開始陷落形成盆地;除此之外,觀音火山也開始噴發,促使古淡水河南岸的地形上升,由於臺北陷落成為盆地,再加上觀音火山噴發所造成的地形改變,臺北盆地成為較低處,鄰近的基隆河與大漢溪均轉向注入淡水河,形成龐大的淡水河流域。
直到約2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的活動才漸漸的趨向緩和,但是火山的熔岩阻斷了淡水河的入海口,將臺北盆地堰塞成湖(即古臺北湖),於是臺北盆地的表面開始有沉積物,逐漸將崎嶇的丘嶇的丘陵填平。雖然出海口被阻斷,但是河川的流動仍然在進行;約至3萬年前,因為河川的侵蝕作用,使脆弱的火山崩塌堆積物開了口,積聚在古臺北湖中的水,也隨著河川的流動流向大海,留在盆地中的只有湖水褪去後的汙泥,和原本就已形成的淡水河流域,而盆地的底部則持續沉降。
距今約1萬年前,地球氣溫暖化海水升漲,海水自關渡峽口再次進入台北盆地,逐漸淹沒形成「台北鹹水湖」,持續至距今約6000年前,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攜帶大量的泥、沙與礫石淤積,「台北湖」逐漸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森林交錯密佈的「台北古森林」。然而部份森林巨木遭泥沙掩埋,成為零星散佈的「化石森林」,沉睡在地表下。如遇環境地質許可會轉變碳化,而一般埋藏在地底千年卻又不爛的,又叫陰沉木,通常3000~20000年就會呈現烏碳硬化,因為保留木頭紋理,但兩萬年以後的木頭則會全碳化,會變得像石頭一樣重硬。
近期台北地區一些大型建築工地中,被挖掘出土重現的古森林巨木,表層稍微碳化,樹幹與根部型態優美相當難得,見證台北湖盆地的滄海桑田。先有台北盆地三重、新莊郵局、樹林、新店民權路、景美、公館台灣科技大學、北投捷運站一帶大型建築工地,在10~50米地底下泥槳中發現碳化巨木,最多是牛樟木,也有梢楠木、並有數棵密聚群木出土現象。而台北市東區四獸山一拇指山腳;古台北湖東岸潮間帶,工地屢次發現值得觀察!
這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底516號,可能是目前古台北湖盆地,發現最大的千年碳化巨木。建地原為兩層樓屋齡56年的「配售國宅」,地主於2014年自資改建為「地上9層、地下2層」建物。9月開挖地基,在深度地下不到5公尺泥土中發現「巨大木頭」,長約30公尺、胸徑寬約3.5公尺,基盤粗約5人抱,重約50公噸,剛出土時木香氣濃;因為太巨大,切割成3段,花2天才將它移出。為了避免爭議,營造廠暫時移走至五股,今2016年10月首度移回出土地供人參觀,並申請學術研究教育單位碳14化驗;定論為台北盆地原生種樹;一株1500年樹齡巨木,死亡倒沒沈埋在土泥壤中,長達5000年以上的紅茄苳木。
身為台灣史研究學者,曾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聘樹委員;著「台北市珍貴老樹」、「城市綠寶石」專書,又是信義區文史專家,遇專長事當則親自探尋記錄了解。訪問到信義區惠安里熱心里長周葉長:「本里有幸發現幾千年巨木,居民看到很驚訝,所以期待留在原地維護、促進地方鄉土環境教育、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業主奇木收藏家邢瑞瑄:「希望能引起政府相關單位重視,邀聘有關學者研議,盼能妥善收藏,憂心擺放露天展示,古巨木恐因風吹日曬而風化毀損,盼地質學家來此研究,由政府或民間企業收存,移往具有安全室內大空間展覽」。
2019 山水人文學會 執行長 吳智慶 0935606657 LineiD:OTK 2018 微信:A0935606657 (02)25812765 電子信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