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位置:社大首頁松山學文史點滴台北湖山腳-關渡宮創建史

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 地方學

台北湖山腳-關渡宮創建史

台北湖山腳-關渡宮創建史

北台灣最廣長的台北淡水河系;含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流域,跨台北縣市、基隆、宜蘭、桃園、新竹各地。如同天賜之水、神佑之域,帶動數千年大自然生態及早先人類孕育養成。更促使近四百年,台北地區原漢各族群的生活與信仰,維存互動興落轉化的歷史文化演進。

    探討台北淡水河流域的原先住民:凱達格蘭族各社早期共同的祖靈信仰,至明末清初漢移民帶來佛道儒家多神的宗教信仰,由弱少轉成強勢社會主流。尤以象徵海洋文化傳奇,祈佑水運航行保安,生活安定富裕的林默媽祖信仰,總不斷的發揮其重要角色。

   

    

    北台灣最廣長的台北淡水河系;含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流域,跨台北縣市、基隆、宜蘭、桃園、新竹各地。如同天賜之水、神佑之域,帶動數千年大自然生態及早先人類孕育養成。更促使近四百年,台北地區原漢各族群的生活與信仰,維存互動興落轉化的歷史文化演進。

    探討台北淡水河流域的原先住民:凱達格蘭族各社早期共同的祖靈信仰,至明末清初漢移民帶來佛道儒家多神的宗教信仰,由弱少轉成強勢社會主流。尤以象徵海洋文化傳奇,祈佑水運航行保安,生活安定富裕的林默媽祖信仰,總不斷的發揮其重要角色。

    代表華人國力正式領治台灣的明萬曆15年(1661年),明朝將領鄭成功率水師艦隊,渡海攻台驅逐荷蘭勢力。在澎湖海面上遇風浪祈求媽祖庇佑得以平安抵台。其明鄭北路軍由淡水海口八里坌進駐台北盆地,在北投唭里岸,屯田駐防自給自足。

    隨明鄭軍來台漢僧石興和尚,將恭迎渡海來台灣的湄洲媽祖分靈神尊,選定在大屯火山隆起的脈嶺山腳斷層地河口,關渡門開山蓋茅草屋立名靈山天妃廟奉祀,成為台灣中部以北最早創建的媽祖廟。

    清朝康熙22年(1683年),清軍水師靖海大元帥施琅平定台灣,感恩海神媽祖保佑事成,多次向清廷申議褒封;由天妃升格為「天上聖母」,至尊崇的極限「天后」,並還願自力在台南府城建天后宮。

    而台灣北部最早的闋渡媽祖宮,在乾隆48年(1783年),由台北基隆地區漢通事賴科,向原漢幕集大量資金擴建闋渡宮,北投社也捐贈一對石雕龍柱,至今保存良好,見証這難得由在地原住民,共襄盛舉建華人海神媽祖,保佑大台北地區住民。

    台北淡水河域隨著漢移民入墾下,由下游往上游開拓,農商共進相互增強,帶給淡水河系流域住民凱達格蘭各社快速轉化,由社漢化成庄,河渡口岸繁榮為港街市集。而代表漢人信仰護佑商業水運發展有成的指標神媽祖,也在各港街建設時間同期創立媽祖宮廟。

2019 山水人文學會 執行長 吳智慶  0935606657  LineiD:OTK 2018 微信:A0935606657  (02)25812765  電子信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