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位置:社大首頁松山學文史點滴古台北巨木重現-流落探討

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 地方學

古台北巨木重現-流落探討

古台北巨木重現-流落探討

    台北湖內海是台北盆地的前身,大屯火山爆發將臺北盆地堰塞成湖,即古臺北湖。於是臺北盆地的表面開始有沉積物,逐漸將崎嶇的丘嶇的丘陵填平。雖然出海口被阻斷,但是河川的流動仍然在進行;約至3萬年前,因為河川的侵蝕作用,使脆弱的火山崩塌堆積物開了口,積聚在古臺北湖中的水,也隨著河川的流動流向大海,留在盆地中的只有湖水褪去後的汙泥,和原本就已形成的淡水河流域,而盆地的底部則持續沉降。

   

   

    台北湖內海是台北盆地的前身,大屯火山爆發將臺北盆地堰塞成湖,即古臺北湖。於是臺北盆地的表面開始有沉積物,逐漸將崎嶇的丘嶇的丘陵填平。雖然出海口被阻斷,但是河川的流動仍然在進行;約至3萬年前,因為河川的侵蝕作用,使脆弱的火山崩塌堆積物開了口,積聚在古臺北湖中的水,也隨著河川的流動流向大海,留在盆地中的只有湖水褪去後的汙泥,和原本就已形成的淡水河流域,而盆地的底部則持續沉降。

    距今約1萬年前,地球氣溫暖化海水升漲,海水自關渡峽口再次進入台北盆地,逐漸淹沒形成「台北鹹水湖」,持續至距今約6000年前,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攜帶大量的泥、沙與礫石淤積,「台北湖」逐漸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森林交錯密佈的「台北古森林」。然而部份森林巨木遭泥沙掩埋,成為零星散佈的「化石森林」,沉睡在地表下。

    近期台北地區一些大型建築工地中,被挖掘出土重現的古森林巨木,表層稍微碳化,樹幹與根部型態優美相當難得,見證台北湖盆地的滄海桑田。先有台北盆地三重、新莊郵局、樹林、新店民權路、景美、公館台灣科技大學、北投捷運站一帶大型建築工地,在10~50米地底下泥槳中發現碳化巨木,最多是樟木,也有梢楠木、紅茄苳木,並有數棵密聚群木出土現象。

    而台北市東區拇指山腳;古台北湖東岸潮間帶,現信義區松仁路一帶,發現千年碳化巨木。2014年開挖地基,發現「巨大木頭」,長約30公尺、基盤粗約5人抱,重約50公噸,剛出土時木香氣濃;因為太巨大,切割成3段,花2天才將它移出。為了避免爭議,營造廠暫時移走,2016年移回出土地供人參觀,並申請學術研究教育單位碳14化驗;定論為台北盆地原生種樹;一株1500年樹齡巨木,死亡倒沒沈埋在土泥壤中,長達5000年以上的紅茄苳木。

    身為台灣史研究學者,曾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聘樹委員;著台北市珍貴老樹、城市綠寶石專書,遇專長事當則親自探尋記錄了解。訪問到信義區惠安里長周葉長:「本里有幸發現幾千年巨木,居民看到很驚訝,所以期待留在原地維護、促進地方鄉土環境教育、文化生態特色發展。」

    業主邢瑞瑄:「希望能引起政府相關單位重視,邀聘有關學者研議,盼能妥善收藏,憂心擺放露天展示,古巨木恐因風吹日曬而風化毀損。盼地質學家來此研究,由政府或民間企業收存,移往具有安全室內大空間展覽」。可惜結果接受不到政府的任何反應,新聞傳播媒體的空心炒作,也沒受理會。最後只得移放七堵貨櫃埸空地,遭受任其腐壞宿命!

    後來在板橋文化路一段188巷建地,底下30公尺處,又挖到約35米長重達26公噸古巨木。在新聞媒體無理頭抄作下,喊出價值十億元,最後只好迫著業主「新光」,出面數落古巨木不值錢。

    近曰帶著學員至土城斬龍山史前文化遺址區探查,這屬古台北湖南岸潮間帶,淺山丘陵地古森林區。

    斬龍山東坡下往海山站途中,廣大林立建地中發現躺著數株古巨木,一靠近香味濃為樹皮紋列清楚的古樟木,基盤粗約3人抱約1000年樹齡,據說從附近西邊工地挖到搬移過來的,其命運又是遭受任其腐壞。難道我們地理環境生態教育太強化嗎?感嘆台灣人某方面真是暴殄天物!

  

山水人文學會執行長  吳智慶  0935606657.  Line:OTK2018  (02)25812765  電子信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大台北挖出巨木:

2015年  板橋文化路一段建地,在底下30公尺處,挖到約35米長重達26公噸古巨木。

2014年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都更時,挖到一棵50公噸重的千年紅茄苳木。

2012年 新北市三重區光復路整地時,挖出12公噸重,超過5千年歷史的古樹。

2004年 捷運承包商在新北市三重區三和國中挖出一牛樟木樹頭,經認定樹年代超過5千年。

2003年 新北市板橋區重慶路挖地基時,發現埋藏逾4千年的千年牛樟木。

    板橋區里長聯誼會會長、百壽里長林華偉說,該工地半年前由新光集團向中油公司租地,並開挖興建長照中心,約兩週前怪手在工地30公尺深處挖到這支巨木,巨木直到13日才完全出土,經專家初步鑑定,該巨木約35米長、直徑2.5米寬、重達26公噸,很可能史前即已藏身地底。

    曾親身接觸到那根神木的林華偉表示,神木外型完整,油脂非常豐富,且散發出濃烈的香味,有專家判斷很可能是沈木或松柏類或自冰河時期即存在台灣的山毛櫸等樹種,若是以沉香木的市價計算,該神木至少有10億元以上的價值。據地質專家研究,大台北地區曾是鹽湖水盆地,很可能是數千年前、甚至遠在冰河時期。因地殼變動,將原是高山上的巨木震倒埋到湖底,直到湖水散去,才形成大台北盆地;當地耆老也說,該工地旁的大水溝,以往也是河流,附近都是河流沖刷的沙地,由於油庫口自有文獻以來一直都是平原和水田,不過因板橋和盛產檜木的三峽緊鄰,也不排除久遠年代前從山上流下埋入土中。

    新北市新店區中央新村北側重劃區建築工地,近日出土一根古老巨木。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今天表示,已聯繫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安排專家調查是否為文資法公告的珍貴稀有植物。位於新店區央北重劃區的開發案中,在歷史公園附近的一處工地,建商開挖地下室時,挖掘出一根埋在地底下的巨大古木樹幹。

    這一根巨木橫躺時,外觀樹幹胸約2公尺,長度約10餘公尺,實際大小將進一步調查與測量。地主已經請建商於6月21日利用起重機將巨木樹幹吊掛出土,暫時放置工地旁並繫上紅布條。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林務科長黃嘉文今天表示,接獲通報後,已聯繫農委會林務局專家,安排時間至現場會勘認定樹種、樹齡,是否為珍貴稀有植物。

    林務科指出,若屬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公告規定自然紀念物的珍貴稀有植物,包括台灣穗花杉、南湖柳葉菜、台灣水青岡、清水圓柏,無論是否存活,都應受文資法規範。

    林務科表示,營建工程或其它開發行為進行中,發現具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價值者,應即停止工程或開發,並通報主管機關處理。

    新北市三重區及板橋區的工程開發都曾挖出古木,當時曾有專家學者會勘認為,台北盆地在古代曾遭海水淹沒,形成廣闊的「台北鹹水湖」,盆地內「古森林」經演變及泥沙掩埋,形成零星散布的「化石森林」。

 

頁首